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1958年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现有英语、日语、商务英语三个专业,同时承担全校的公共外语课程。英语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被遴选为“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已建成优质课程40余门,其中“英汉笔译”“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被认定为湖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人,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教授4人,副教授22人;博士19人(含在读博士),硕博比为97.4%。拥有二级教授、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省级骨干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等10人次;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先后获批湖南省“湖湘典籍翻译与传播”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常德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基地等,拥有师范教育实习、跨境电商、商务等实习基地20余个。
近年来,学生在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日语演讲比赛中先后19次获得团体三等奖及以上的荣誉,其中2016年、2018年、2020年三次获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团体一等奖,2021年获得首届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团体一等奖。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5%以上,学生考研率在10%左右。学生国际化教育逐步起色,近年来,学生参加海外带薪实习、海外语言实习以及读研等200余人次。
星空入口外国语学院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为切实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的,从2024年2月开始依据《普通高等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开展自评自建工作,详细制定了《外国语学院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组和多个专项工作组,合理规划各项工作落实的时间节点,切实推动审核评估工作。
学院多次在院务会、系主任工作会议、学院教职工大会等会议上强调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依次召开审核评估动员会、推进会和教学提质会等,要求全院教职工齐心合力,确保评估工作的有效展开和顺利进行。
一、 坚持“三个加强”,抓住党建引领“主引擎”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外国语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双一流”建设决策力、领导力,围绕立德树人和思政育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塑造大学文化,保证学院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外国语学院党委严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努力提高育人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党员先锋”工程、“青马”工程、“墩苗”工程,考研计划、创业计划、精准帮扶计划,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外国语学院坚持党史学习教育、法纪廉洁教育常态化,积极开展“一院一品”活动,以“用好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双一流建设工作,结合创亮“党建+”活动,重点开展“党建+双语党课”“党建+红色经典”“党建+生态文明”“党建+学科思政”“党建+阳光晨读”等系列活动,引导师生勤奋学习、发奋图强,用自己的知识、能力,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外国语学院完善院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制度,实施基层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覆盖率达100%,抓实党建责任、抓好党建队伍、抓牢党建基础设施,把党的领导贯穿“双一流”建设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书育人全过程。外国语学院依照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严格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通过宣传教育、学习培训、选树先进典型、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了师德标兵宣讲团成员3人、校级师德标兵3人、师德师风宣讲团成员2人,组织了学校第四场师德师风宣讲报告,在国家级、省市级媒体相关报道8人次。学院支持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证书,先后有吕艳等8位老师获BEC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李艳、丁雅玲老师获外文导游证书;徐小球老师获跨境电子商务师(中级)证书;田芝等5位老师获二级心理咨询师;宁博等4位老师获得英语翻译资格书;刘波等21位老师获星空入口“双师双能”资格。朱天鹏老师先后获湖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湖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范丽娜、岳曼曼、王迟入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3.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教育审核评估制度全面、系统、科学,在外国语学院党委核心领导下,学院制定了《外国语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星空入口“三进”教学工作方案》等12个制度管理文件,《外国语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5个考核激励文件,成立了学院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评建办公室、教学资料归档组、教学资料建设组、教风学风督查组、学生工作组、自评报告起草组、综合保障与环境建设组,合理规划各项工作落实的时间节点,切实推动审核评估工作进行。为了强化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学院建立制度执行责任体系,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各系和教师员工们的执行责任,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制度执行。评估工作分步推进,按照具体的执行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按计划推进。学院成立教风学风督查组对学院的教风和学风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改进,组建审核评估教学文档督察组对老师们提交的教学文档进行审查和整改督促,在工作目标规划与考核中建立健全全链条、多维度体系,实现评价——反馈——改进——监督的质量保障闭环管理。
二、坚持“三个注重”,抓好课程思政“主力军”
近五年来,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力推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效。
1. 注重顶层设计
外国语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外语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2020年以来,学院被授予首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联盟单位”,我院刘锋教授、岳曼曼教授、范丽娜副教授分别担任外语课程思政联盟委员、副秘书长。
在学校党委“三进”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院系统设计了“三进”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堂讲授、教材使用、教学实施、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考核评价等,确保“三进”工作如期有序开展。学院采取班子带头学,专家辅导学,课程组全面学的工作方式,力求准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语版本“三进”工作的内涵和要求,切实提高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三进”工作的认识。
2. 注重示范引领
外国语学院选树典型,大力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岳曼曼《大学英语》、范丽娜《综合英语》教学团队获评为“湖南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唐文璐、曾洁老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入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政教学比赛优秀案例库”;范丽娜、郭炜峰、谭照亮三位老师入选“学校师德师风宣讲团成员”,在全校进行外语课程思政巡回宣讲,范丽娜、郭炜峰获评师德标兵,范丽娜、张立丽获评优秀教师。
3. 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学院按照国家外语课程思政的教育方针,深入挖掘外语专业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外语课程思政的理念全方面深度融合到课堂教学、教研与教学比赛等各项工作中。自2020年以来,岳曼曼老师申报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及孙凤龙老师申报的“日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获批为首批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范丽娜老师申报的“基于新文科‘课程思政’的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获批为省教育规划项目;自2019年以来,先后有1人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特等奖,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外国语学院每月推出不同系列的教学展示活动,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确保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紧密相连;学院重新审核和修订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学院也强调和推进了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根据教学大纲,完成了每门课不少于3个课程思政内容的素材案例建设;学院重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学院强调德育为先,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PPT展示时结合时事热点,关注国家社会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引导教师们积极挖掘课程思政点,准确切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三、 坚持“三个突出”,抓牢课程建设“主阵地”
学院坚持贯通学科人文性、专业工具性与师范德育性秉承,以一流学科引领一流专业、一流专业推动一流课程的宗旨,促进学科与专业联动,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课程组以三门省级一流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标准建设为起点,探索教材建设,助推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与师范认证,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1. 突出新文科引导下的课程融通建设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成立课程建设委员会,统筹全院课程建设工作。强调课程不仅承担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师德、扎实外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熟练的外语语言技能、能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外语人才核心任务;还顺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外语人才需求的转变,积极运用新文科建设理念打通专业壁垒,实现了文学——历史——教育——商务——人工智能的专业融通,并积极探索外语+国际商法的教学路径,特别是善于运用“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实现师德修养、人文情怀、国家意识和价值引领,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时代新动力。
2. 突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融合
学院广泛开展了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在校学生和专业教师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目标调研,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工作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工作。为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提高课程质量,学院强化核心基础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增设实习实训课程,如语音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海外实践、社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突出师范认证高支持的课程建设发展
在师范认证理念引导下,学院组织专业教师队伍进一步厘清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衔接关系,加强了反向设计;开展了高支持课程的改革试点,优化了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代表的教学团队,改进了多元课程评价环节和过程;加强质量监控信息与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完善了持续改进的机制和制度,认证底线达成度有明显提升,从“以认证理念引领专业特色发展”“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生高阶能力培养”“以有组织的教学和科研团队提升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水平”“以科学评价优化持续改进机制”“以品牌活动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五大方面持续开展师范认证课程建设工作。
四、坚持“三个推进”,抓实课堂教学“主渠道”
1.推进创新创业,抓实三地课堂
学院围绕学生语言应用、团队合作、创新拓展、劳动情怀等增设“英语口语实训”“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实习”,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科教创新,重视学生科教兴趣的培养,组织、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提升学生的科创素质;加强校企、校地、校校合作,鼓励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学院组织学生参与常德市政府网外文版的建设与维护;参与建设了6个教育实习基地,7个商务英语实习实训基地;与2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聘请行业专家6人担任实践类专业课程主讲教师,聘请名行业专家担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每年有20余人次参加各类顶岗实习。目前建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省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校级BET创客空间1个;获大学生研创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12项、校级50余项;获学校创新创业类比赛奖3项。
2.推进以“问题为导向、育人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学院主动对接新时代外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担当,突出育人功能,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思政学养,利用现代数智化教育技术贯通“知识”与“能力”,将外语+能力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突出“中国语境”与“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教学中促进联动理论与实践、明确学习目标,提升以学科大概念为原点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的能力,实现职前教育和职后能力的对接;重构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教评模式,解决传统终结性评价不能反映学生能力获得度、学习过程参与度及有效驱动持续改进的问题,构建“有学术、有创新、有挑战、有产出、有效果”的“五有”课堂,强化教师的课程驾驭力与改革力。
3.推进优良教风与教学能力建设
学院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制定了《“教风学风”提升计划实施工作方案》,在每年的5-6月重点督察学院全体教师、全体课堂和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切实打造优良教风与学风,提升教学能力。学院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全面贯彻OBE教育理念,将“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融入课堂教学实践。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学院每学期每月份推出不同主题的教学展示活动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取得可喜收获。
五、坚持“三个落实”,抓稳教学文档“主评区”
1.落实文档管理规范
学院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学文档管理制度,确保教学文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成立了审核评估教学文档督察小组,在学期伊始、中期和期末多次检查审核,确保所有指标和要求均能反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核心要旨。教学文档评价体系注重整体评价,统一诊断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坚持“三评监控”与“三线监控”,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评价标准,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等考核综合起来,构建了立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从“知识与技能传授”向“素质与价值提升”的目标转变。
2.落实文档质量监控
加强对教学文档的质量监控和评估,确保文档的质量符合要求。学院在每学期前期均组织教学文档“教师自查”和“系部审查”,期中全面启动学院审核督察,适时对各类教学文档进行抽查和重点检查。学院教学督导形成的审核评估专家督查组时时规范与落实教学文档的整改。
3.落实文档使用效果反馈
为了及时收集和分析教学文档的使用效果,不断优化和完善文档内容,学院将审核与检查后的信息汇集整理并评定等级,反馈到系部、课程组与任课教师,确保教学文档的规范与一致,更好地反馈课程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与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课程结构持续优化调整,进一步推动“重基础、强应用、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六、 坚持“三个链接”,抓优师生竞赛“主舞台”
1. 链接学科竞赛
学院鼓励师生参与学科前沿的竞赛项目,提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理解当代中国·湖南省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连续四次获得团体一等奖;在英语演讲比赛和日语演讲比赛中先后19次获得团体三等奖及以上的荣誉;在湖南省大学生师范技能大赛、全国“英语讲解中国故事”短视频大赛、湖南省跨文化能力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教师在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省信息化教学比赛、省创新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得等级奖。
2. 链接教研创新
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核心宗旨,学院以课程团队为单位,形成稳定的师生竞赛团队,推动课程组教学改革,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提升课堂创新水平,彰显教学特色,强化教学技能。如省一流课程团队“综合英语”“英语阅读”教学团队以数智化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推动课程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在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在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校级线上精品课程团队“英语视听说”着重强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在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二等奖、在省高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大学英语”重点锻造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经典素材,在省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团队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3次、团体二等奖4次、团体三等奖5次;“日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团队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获团体二等奖2次、团体三等奖3次。“中学英语课程论”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师范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英语讲解中国故事”获得一等奖;“跨文化交际”课程团队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团体二等奖2次、团体三等奖2次。
3.链接社会服务
学院立足本学科实际,将服务省“三高四新”战略落实在语言服务、文旅推广、社会服务等过程。学院带领师生一直承担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的建设与维护工作,累计翻译新闻和宣传文本字数英语版约百万字,日语版约30万字,韩语版约35万字。该项目为常德市的形象外宣和国际推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多次受到常德市政务审批服务局的肯定和褒奖;学院派出多名教师与学生志愿者为“常德国际旅游节”“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柳叶湖国际电音音乐节”等大型国际性活动承担翻译服务工作;学院和常德市委宣传部合作承担了“常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工程”“常德市作家作品国际推广工程”“桃花源景区介绍英语翻译”等项目,将常德丝弦等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到国际舞台;2018年, “常德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落地外国语学院,依托本学科英语和日语师资,为常德地区前往国外务工人员和带薪实习学生提供基本语言培训达300人次;2018年获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的“湖南省湖湘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基地”,近年来,该基地发表和出版了与湖湘典籍和文化相关的论文15篇、专著4部,在国内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反响,为宣传和推广湖湘典籍与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楠芳老师的《家在常德》的翻译出版展示了常德近代形象,引领常德文化走出国门,为观察近代常德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家在常德》记者追思会、“家在常德”系列读书会被国内知名网站多次报道。2021年起,外院组织了“外语+常德故事”系列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100多个短视频,用英语或日语介绍常德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为常德的文化宣传做出了贡献。
七、坚持“三个平衡”,抓强科学研究“主创营”
1.平衡团队与个人
学院立足学校定位与专业办学特色,结合国家对外语人才新需求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环境,密切关注校内外、国内外与外语专业教学、科研相关联的学术研讨活动,兼采线上线下和师生组合的方式,以教学、科研团队和课程小组为单位,广泛开展形式丰富的教研活动。凝练了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英语师范生培养、翻译与跨文化、海外汉学、英美文学、语言学等团队研究主题与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立国家级项目8项,参与国家重大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6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总经费(含横向项目经费)约2287万元;共发表论文384篇,其中CSSCI论文19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CSSCI扩展版3篇、北大中文核心6篇;获各类专利25项;出版专著30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22部;获省社科成果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3项。
2.平衡传承与创新
学院基于“外国语言文学”省应用特色学科平台和“湖湘典籍翻译与传播”省社科基地平台,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推动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学院继承优秀的教育传统,鼓励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并加强文化的国际传播,同时不断地推动教研教改的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利用学科具备的语言优势和语言资源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以及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需求,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参与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的翻译服务工作,2018年11月由学院老师编译的《侵华日军细菌战重要外文资料译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将常德本土作家陶少鸿的短篇小说集《叶上一滴露》翻译成英语并由美国知名出版社Academic Press出版发行。
3.平衡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
学院教师不光注重理论研究,还兼顾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运用,近年来获发明型英语专利5项,即便携式英语学习辅助工具、英文翻译练习装臵、高校英语教学装臵、单词学习辅助记忆装臵、带蓝牙耳机便于固定的随身翻译装臵;15项实用新型的英语专利,如外贸单证的教学工具、阅读分行器、英语教学展示、英语听说训练装臵等;2项外观设计型英语专利,即对英语收音机、英语教学板产品的包装、装潢等做出的新设计。本学科成员利用这些英语专利,作为引子,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专利的转化率。目前我院英语专利成果转化已紧密和企业、和尖端技术联系,了解企业的设备、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发,提供高、精、尖的配套的研发技能。(一审 易姣 二审 杨静 三审 袁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