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土建学院)始创于1999年,是星空入口优秀二级党组织、专项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就业质量先进单位、学生工作特色单位,是泛湘西北地区土建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用”基地。学院坚持“四融驱动、双师赋能”理念,培养土建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服务泛湘西北地区城乡建设发展。
土建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三个方向。土木工程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是校级一流应用特色本科专业、示范专业。依托专业与学科的优势,学院先后获批建立了湖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省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认定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洞庭湖经济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居民安全研究所、“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装配式实训中心、土建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BIM实训中心、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实训中心、城乡规划工程设计中心、城乡规划与设计实训基地、风景园林专业数字化工程实训中心、“泛湘西北地区城乡国土空间规划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建筑结构理论研究所、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研究所、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城市再营造”创客空间、“卓越易始设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等现代化、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平台。
一、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立德树人,赋能学院发展新格局
1、坚持党性“融心”,提升涵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土建学院党委不断强化政治站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文化自信”方针要求,组织开展“初心•匠心•中国心 青春践行二十大”系列活动等,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推进党建+“一院一品”见地见效,推进“一片一课一实践”走实走深;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着力打造“理论讲堂”、“情境学堂”、“实践课堂”,学生第二党支部顺利完成学校样板支部验收,荣获学校2023年优秀党支部,学院党委荣获学校2023年优秀基层党组织。强化理论武装,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完善学习机制,确保学习成效,抓牢党建引领的“方向盘”。学院凝练“三聚焦三着力”政治理论学习品牌,学院二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强化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双提升”;突出党委“领头雁”作用,开展“书记带学”和“教授博士微讲堂”,开展体验促学教育法,创新开展知行合一、情境相融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学院获评星空入口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特色评选优秀单位。
2、坚持文化“融教”,以生为本,彰显学院人文关怀
土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精神文明生活,广泛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融入学院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打造阳光土建。学院大力推进学院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做好学院信息公开工作,推进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员工、政府和社会的监督;设立“院长书记邮箱”,听取师生呼声,主动解决相关问题;推进院长书记接待日制度化常态化,共开展“院长书记接待日”20余次;以班团干部例会制度、主题班会、宣传阵地建设等为措施,加强学生教育与引导,多途径抓好“教育阳光服务”工作,助力师生共同进步成长。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打造书香土建。学院不断强化楼宇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土建学院党建文化走廊、专业文化艺术长廊和“书香土建”文化长廊,提升学院文化艺术品位、品质,提高文化育人感染力和实效性;建设党建文化示范工作室,开辟党建读书小屋,构建党建文化育人新格局,建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打造清廉土建。学院开辟廉洁文化走廊、清廉学院建设公众号专栏,持续举办优秀廉洁文化书法、绘画作品评选及展览,学院多名师生在学校廉洁文化主题书法绘画、演讲大赛中获奖。学院师生前往桃花源黄土坡村廉政教育基地、湘西岳阳红色专业研学实践基地等地开展沉浸式现场廉洁教育,提升廉洁教育的感染力,促进了广大教职工树牢廉洁自律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学院荣获“清廉单元”建设示范单位。2023年,土建学院荣获星空入口首届学院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3、坚持专业“融智”,务本求实,提升社会服务效能
土建学院党委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联合协同机制,打造学院“四融驱动、双师赋能,助力地方建设发展”特色品牌,为茶园湾村顺利完成了幸福屋场以及危桥改造设计,排查社区居民住房和道路桥梁安全隐患,墙绘志愿服务队则在茶园湾村、安乡县杨树村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新风尚”等主题宣传墙绘活动,助力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农村美”的规划建设;教授博士团队积极服务常德市桥梁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深化课堂教育。学院积极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进“课程思政”和“课程德育”。创新开展“新学期第一堂党课”、“院长第一课”、系列专业教育活动、学术教研讲座。深化实践教育。学院通过第二课堂、专业研学实践、劳动实践、学习帮扶等载体,夯实学生家国情怀、造就健全人格、奠基健康之本,做到知行合一。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鼎城区葛麻山社区、安乡县杨树村、桃源县黄土坡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活动被中国青年网、湖南日报、新湖南等9家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落实重大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100余人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坚持生态“融产”,绿色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土建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探索“党建+生态”模式,激活红绿融合发展新引擎,打响生态文明红色动力品牌。学院党委成立学生党建理论宣讲团和“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红色宣讲团,进乡村、进村落,充分运用新媒体工具,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学院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驻村规划师”志愿服务、城市交通调查志愿服务、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学院组织党员师生,运用专业技术,采用专业设备,积极将人才培养融入城乡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助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例如:城乡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乡村规划、田园综合体设计、桥梁改造设计、建筑与道桥安全检测监测、景观与绿地规划设计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院发展新活力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建设高水平师资力量
土建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用好细心、用心、真心“三心利器”,着力打好引前、引中、引后“组合拳”,做实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建立多元化的引才渠道,采取人才储备、定向招聘、内部推荐等方式,不断引进高层次教师人才,全面改善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学院对新引进的教师实行严格的试讲试教制度,从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察,严把新引进教师的入门关。同时,学院鼓励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和学历提升,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致力于为教师们搭建好的成长平台、创造发展机会。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的师资队伍,学院学科影响力及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智力支撑。近5年来,学院成功引进学科带头人、优秀教授与博士共计16人。
2、加强教师培养培育,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土建学院积极构建“4+8+X”系统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关经验被学校推荐参加湖南省师德师风案例评选。严格教师从业标准,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开展教师培训,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各项活动。学院举办了教师教学能力精准提升工作座谈会、“教师教学能力精准提升”启动仪式、师德师风宣讲报告会、青年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沙龙、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校院督导听评课等活动,把好教师“政治关、廉洁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厚植教师育人情怀。邀请省内外知名教授、高水平行业专家、优秀校友、学校师德标兵及师德师风宣讲团骨干成员等开展研讨交流,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学院支持所有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和教学改革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会议、学术会议,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与水平,对学院人才工作环境、办公设施进行优化改善,提升老师们幸福感、归宿感。近5年来,学院2名教师获得校级师德师风标兵,2名教师入选校级师德师风宣讲团2人,7名教师荣获优秀班主任,12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5年来,学院教师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企业合作项目30项,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6项,出版教材4部、专著2部;获湖南省科技、教学奖励5项。
3、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土建学院积极动员教师,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新需求,通过线上慕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和教学案例开发等方式推进教学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学院积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和行业竞赛,通过赛事训练,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与校外企业单位合作建设32个专业实习基地和6个产学研基地,并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院积极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实行项目化、案例式、翻转式和信息化教学,建设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鼓励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聚集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与评价,积极申报省级、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积极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信息化课程教学,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打造高效的数字化、信息化课程,支持教师申报建设省、校一流课程。近5来,学院立项省级教改项目 8 项,校级教改14项,2名以上教师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奖励,有8名以上教师获得校级教学竞赛奖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到2023年底,土建学院共认定省级一流课程3门,立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校内特色课程6 门、校级课堂思政示范课程2门。
三、探索多元育人模式,持续深化育人成效,构建学院发展新形态
1、深入社会需求调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土建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行业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校、政、企联通互动为手段,面向社会需求,加强行业市场调研,邀请专业、教育专家、行业主管领导共同论证,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要求,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专业结构,重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培养方案紧密契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有效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社会适宜性和先进性,持续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同时,学院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厚植科创竞赛沃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土建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年学子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学院鼓励组建师生联合创新团队,积极投入科研经费,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申报和学科竞赛。近年来,土建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立项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9篇,获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三等奖1项,在全国BIM毕业设计竞赛中获得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设立学院、专业两级指导体系,组建专业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形成教、学、练、战一体化竞赛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竞赛指导,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培养目标。土建学子在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得省级奖近20项(其中省级一等奖4项,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在大学生城乡规划设计竞赛获得省级奖近30项(其中省级一等奖6项,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奖5项(其中省级一等奖4项,全省高校本科组第一),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得省级奖近10项(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3、丰富育人载体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土建学院积极内容丰富的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安全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等,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学生政治素质。从思想教育、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等方面入手,严格加强学风建设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良好态势。学院秉持“为师生服务”的宗旨,采用“院长书记接待日”等多方式、多渠道,积极主动为师生答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球类赛事、文艺晚会、读书分享会、英语四六级考级指导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主题书法绘画比赛、主题演讲赛等,让学生在学习之余缓解学习压力,不断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交际能力。学院积极引导学生社团不断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品牌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快题设计协会组织开展了手绘技能培训、快题设计经验交流、手绘专业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社团“快题设计协会”获评为星空入口“明星社团”。学院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企业实践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锤炼意志品质。学院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常德马拉松志愿活动、白马湖净滩活动、常德中医院志愿活动、常德社会福利院慰问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增强自身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一审 易姣 二审 杨静 三审 袁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