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8日
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增强高校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和服务性,建立高校和社会之间共振互动的密切联系。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更需要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实现彼此之间的协同共进、合作互利。客观地讲,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之间各有优势,也各有需求,而校县校企合作正是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满足各自需求的最佳手段和有效途径。因此,大力开展校县校企合作,努力推进产学研的结合并使之成为学院发展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是符合时代需要与办学实际需要的积极有益和十分必要的探索。
开展校县校企合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的任务,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和社会相结合,必须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必须突出实践的作用。凡此种种,都要求高校必须在办学模式上进行变革,实行开门办学,即建立起学校和社会之间双向互动的办学机制。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地方劳动者素质使命的新建本科院校,更需要实行开门办学。我们大力开展校县校企合作,如通过与地方县区市及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地方和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落实急需人才,并建立起通畅的招生就业和人员培养渠道等等,都是结合自身实际,更好地贯彻十六大关于“深化科技和教育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结合”的精神,在增强学校开放性及办学能力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
开展校县校企合作,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和企业都有着对知识和技术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存在一个巨大的知识和技术市场。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首先打开和占领地方这个市场。新建本科院校凭什么来占领这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凭的就是知识和人才。地方高校是知识和人才密集的一个高地、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人才培养而言,我们首先必须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定位,对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为此就要了解社会需要,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才提出和重视了校县校企合作,通过这一工作使总体办学思路得以落实。在利用自身优势方面,主要结合各系部特点和优势为地方开展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建立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校外合作关系和合作基地,通过高质量、实效性的合作,使其成为学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层次状况来决定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把人才培养和市场经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开展校县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合并调整升格而诞生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实力不是很强;二是教学条件较差,存在着办学规模与教学水平、教学条件之间的矛盾三是经费紧张,投入不足。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采取积极有效的战略措施,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从自身实际出发,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得地方的支持,以贡献求得自身的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如果离开了地方的支持,将会寸步难行。所以,我们提出了“以地方为依托”的办学思路,明确了“立足常德、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开展校县校企合作,正是落实学院办学思路、加强学院与地方全面接触、推进产学研合作及其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聚集和锤炼人才、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此外,一所高校的发展与壮大,还取决于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重点大学相比,新建本科院校要在学科专业、科研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办出特色来,难度很大。要办出特色,必须立足于做地方品牌,必须和地方社会经济相结合,开展校县校企合作也正是我们在特色办学方面所做的初步探索。( 杨万柱 黎大志)